美中教育机构20周年纪念刊
美中教育机构30周年纪念刊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ESEC三十周年
北京大学校报--美中三十年
中国教育报--美中三十年

美中教育机构在华发展的里程碑

美中教育机构(ESEC)1981年在美国成立,是经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认证并在中国享有盛誉的非赢利教育机构,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其中最早、最大的外籍教师派遣机构之一。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和国内近三百家单位在英语培训、现代教学方法引进、外贸和国际商务培训、医疗教育、高等教育评估、残疾人服务和特殊教育等领域成功举办过多个合作项目并至今持续发展。30年来,已先后为国内各部门单位与高等院校培训了超过150,000人次的学员,包括出国学者、科研人员、经贸人士、中小学教师与政府官员。以下是ESEC在华发展的里程碑:

1981 为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举办了国内第一个贸易谈判英语培训班,同年 为卫生部在北京医科学院设立医疗英语培训班

1982 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为教育人员办出国英语培训班(IOE项目)

1983 为中国科学院及各其分院的科研人员做出国培训准备

1984 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办了国际财经/商务法律培训班(IIT/IBI项目)

1986 推广先进实用的英语教学法,开办现代教学法培训班(ITM项目)

1987 与教育部,北京大学等联合为教育改革举办高等教育评估(HEE项目)

1988 捐赠贫困地区办起木雕、制衣、塑料与农业加工等企业(EDIR项目)

1993 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安排赴美考察培训团(OTP项目)

1994 组织编写《残疾儿童康复指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4 与南师大和中残联举办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大专班、硕士班(SDP项目)

1997 组织编写《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理论与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0 在青岛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培训(AUT项目)

2005 与北京大学联合创办西部教师全封闭英语口语培训班(TIP项目)

2006 编写《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6 为TIP项目编写出版《Motivated To Succeed》,By Nelson Books

2007 出版《全人护老手册》,并举办护老院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ECT项目)

2008 四川地震后在灾区举办了70个“向日葵夏令营”活动,共3068名儿童参加

2011 为青海省湟中县中小学英语教师推行“两年赶上外教”培训计划

2012 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设立“TIP双语幼儿园公益连锁”

2014 美中教育机构总裁余国良博士获得“国家友谊奖”,同年被中共中央党校评选为“美中民间爱心大使”。

2016 TIP项目通过“99腾讯公益日”众筹,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公募平台筹集善款846,920.41,并为700余名中西部地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了公益培训。

2017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美中教育机构联合授牌山东临朐中学为“TIP全封闭英语教学示范学校及中西部英语教师培训基地”,成为第一个京外基地。

2018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在评估筛选后,邀请TIP项目参加在珠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CEIE)”。

2019 开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燃灯计划项目”(ELP),提升欠发达地区女性英语教师教学素养。

2020 在安徽肥东启动“TIP普惠型、覆盖式培训项目”(TIP-AWT)



美中教育机构(ESEC)三十年回顾

2012-10-01

三十年前,一群生活在美国南加州而心系祖国的华侨和海外学子,为祖国改革开放的远景所鼓舞,出于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深切关心,由余国良博士和彭永宁博士首先倡导,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了一家专门从事中美民间交流与服务的非盈利性机构即美中教育机构(ESEC)。

创办之初,ESEC就备受中美两国多方面人士的青睐。美国方面,在人力、经济、资料等各个方面给予了ESEC宝贵的关心与资助。中国方面,中国政府、多所大学机构也给予了ESEC高度的认可与支持。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和国内近三百家单位在英语培训、现代教学方法引进、外贸和国际商务培训、医疗教育,高等教育评估、残疾人服务和特殊教育等领域成功举办过多个合作项目,培训人数达15万人次。

ESEC的三十年,是我们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三十年,也是中美两国民间友好交往不断发展,并结出累累硕果的三十年。机构的全体同仁为能够投入这一伟大历史洪流感到欣慰。ESEC将服务中国社会,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为自身最根本的宗旨,由这一宗旨出发,ESEC始终保有并不断发展如下五方面的特点:

首先,机构始终由愿意看到中国现代化,关心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美籍人士(很多是美籍华人)推动与支持。我们的支持者普遍有着对中国友好,希望中国健康发展的美好心态。在以往的三十年中,这些朋友一直在为机构的工作提供必须的经济和舆论支持。

其次,以互相尊重为基础是我们在中国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ESEC本着基督教的博爱理念和“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精神开展工作。我们始终提醒自己,ESEC工作的宗旨是合作与服务。在与国内机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愿意以“服务者”的形象出现,并注意对国内合作单位的习惯、兴趣和思维方式予以尊重。合作关系总是平等的。我们努力在此基础上与国内单位建立互信的伙伴关系。

再次,我们为国内合作项目派遣美方工作人员时,非常注意团队精神,力图派出最佳组合的团队以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认识到工作效果是否理想,更多取决于参与人员能否很好的协调。单独的个人无论本身多么优秀,所能做的总是有限。所以我们在派选人员来中国服务时,不一定派遣最优秀的个人,但一定会送来最好的团队,他们必定能够和国内单位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

另外,我们在中国推广了融会中西文化特点的教学方法。单单以语言教学为例,我们不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外语教学法,同时也努力结合中国课堂教学的习惯和特点,反复探索能够针对中国学生产生较好效果的实用方法。我们对教育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始终保持着适当的敏感度,并努力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对我们的教学项目做出改进。

最后,我们在举办项目时惯用“发展模式在先,规模推广在后”的系统化原则和“规模复制”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利用资源的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倡导“train the trainers”(训练训练者)理念:每开始一个新项目,首先投入较多的资源做研发,产出一套可行和经济的模式;然后以此为模本,大规模的推广,将它运用到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相似的项目中,并且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参考实践经验改进模式,使之更有效的发挥效用。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了这套方法是“低成本,高产出”的好方法,能较好的适合中国的需要,也能更有效的利用我们有限的资源。

现在,我们把ESEC以往三十年在中国举办和参与合作的项目总结如下:

  1. 英语培训班(IOE)

英语培训班是我们在国内举办的最早的项目。1981年初,美中教育机构同仁一行四人首次访问北京,拜访了北京大学等高等教育学府,探讨了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可能性。同年底,我们为北京市经委属下的70多家外向型公司的涉外谈判人员举办了国内第一个贸易谈判英语的培训班,同时为准备出国交流的北京医学院人士提供了英语培训。想不到这次尝试,成为以后在华耕耘30年的前奏。次年,与北京大学的讨论也付诸于行动,我们为北大的国际交流学者设立了出国英语培训班,这是ESEC在中国第一个固定的培训点。透过北大,ESEC 与教育部并国家外国专家局开始来往。后来,ESEC的英语培训点遍布全国各地。曾就该项目与ESEC合作的单位有百余家,我们IOE的学员包括出国交流人员、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在校生、企管人员、政府公务员等多方面的人士。ESEC的英语培训班在口语训练方面拥有专长,同时还深入介绍美国文化,因此对培训学员的实际沟通能力很有帮助。我们举办培训非常注重教学人员、教学材料、教学方法、课堂环境、教学管理、教学计划与日程等方面的配套,力图从各方面着手创造全方位的英语学习环境。正因为这些特点,IOE一直是ESEC在中国举办的最受欢迎的项目。

  1. 暑期英语培训班(SIE)

自1985年起,由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CEAIE)统筹安排,ESEC先后与50多所学校合作,在当地为在职英语教师举办了20期暑假的英语培训班。由于SIE培训对象都是老师, 而当时中外交流不是很频繁,SIE引进国外先进英语教学法的做法,受到了许多受训学员的欢迎:在80年代,我们引进了当时国际流行的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功能-观念型教学法),以弥补传统的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语法-翻译型教学法)的不足。进入90年代,我们又介绍了Communicative Approach(沟通-内容型教学法)与Task-Based Methodology(任务教学法)。最近,我们又总结了多年英语教学的经验,在国内首创了“后教学法时代”的TIP英语教学。

  1. 现代教学法培训班(ITM)

SIE是以教授语言为主,而受训的教师希望我们能够将英语教学法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为此我们专门开办了现代教学法培训班,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实ITM班使用的教材,就是我们用来培训派往中国的外教的教材。多年来,ESEC在派遣外教来华前,对他们进行五周的教学法强化训练,并给予素质评估。我们为培训这些外教准备了整套系统化教材,这套培训方法引起了中国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兴趣。通过举办ITM,我们把已发展成熟且经过实践的语言教学法介绍给国内合作单位。

进入21世纪,科技领域的发展为现代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就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课题。在国内英语教师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效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缓解人力资源的不足。科学技术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是当时国际教育界正在经历和探索的一条新路,我们就此课题在世纪初与北京大学英语系进行研讨,并合作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应用。

  1. 国际商务/财经培训班(IIT/IBI)

三十年前,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应对这一需要,我们自1984年起,首先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了IIT/IBI,培养对外贸易与商法人才。在外专局的统筹安排下,我们与50多所单位合作举办了国际商务培训班;在90年代末此项目是ESEC在华发展最迅速、最供不应求的。每年我们从海外邀请一些活跃在国际商务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来华教授和讲学,他们的访华亦间接地推动了中美商界间的往来。今天祖国的世界贸易关系已经改变,现今应该是中国的专家到世界各地传授经验的时候了。

  1. 赴美考察培训项目(OTP)

九十年代初期国内的企业与机构有输送管理人员出国实地受训的需求,许多涉外管理人员,包括那些接受过我们英语培训和外贸培训班训练的学员,均感觉到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国外经济、实地学习国外公司与机构的运作。为了回应这种需要,我们着手举办了赴美考察培训项目,有选择的与一些国内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编制系统的考察训练。迄今ESEC已经安排过80多个团队赴美进行培训考察。

我们举办的海外考察培训项目的特点是安排受训企管人员直接进入美国公司实习,与当地员工一样承担起具体工作的责任,在实践中培训专业能力与跨文化沟通技能,达到受训目的。近年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是:我们已经从商贸培训的着重点转移到赴美教育培训考察的领域,特别是安排西部地区教育行政人员访美。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我们愈发看到ESEC多年工作的价值。

  1. 高等教育评估(HEE)

在中国教育制度改革之初,高等教育评估成为了热门的课题。1987年,ESEC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一次高等教育评估研讨会,有三十多所大学应邀出席。当时代表美方的主要发言人是美国州际教育委员会(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主席Bob Andringa博士。三年之后的第二次研讨会有一百五十所大学参加。九十年代初,ESEC与北京大学合作发展了高等教育评估培训课程,并协助建立了高等教育评估资料中心。1993年在夏威夷举行了环太平洋地区国家高等教育评估研讨会。1995年和北京大学举办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赴美考察团。1996年与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以及香港学术评审局联合举办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和质量保证”国际研讨会。HEE工作已告一段落,但它却启发了我们的思路,引导我们去开发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课题: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个课题也成为ESEC的上一个庆典,即2001年二十周年庆祝会,与北京大学研讨会的主题,郝平校长发表了论文,题目为“大学国际化的趋势、意义和对策”。

  1. 残疾人士教育与服务(SDP)

随着国内对残疾人士的重视,我们一直在强化这一领域的服务。自1989年起我们就与江西大学合作出版了《乡村残疾儿童》一书。1993年,我们与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合作编写和出版了两本书:《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理论与方法》、《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整合教学活动设计》。1994年起,我们机构与南师大和中残联合作举办了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大专班,培训了七届学员。此外,我们与南师大共同合作开办了特殊教育研究生班。自1992年起美国聋哑康复专家,前联合国聋哑大使Peter Blackwell博士代表ESEC每年访问中国,举办聋哑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二十年如一日,Blackwell博士也由此与国内特殊教育界的同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另外,ESEC近年来还与美国残疾人服务机构合作,坚持每年为国内捐助5000个轮椅。同时,随着国内康复业的发展,ESEC还把服务拓展到了“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培训。

  1. 全封闭英语培训(TIP)

TIP是由创办于 1981年、连续发展20多年的IOE(英语培训班)演化而来的一个产物。当时的IOE为期18周,而今天的TIP却是为期18天。学员一周7天、一天24小时都生活在一个全封闭环境,即英语是唯一的语言——学生们吃、住、走路、讲话甚至做梦都用英语来进行。

TIP项目有两个亮点。一是在短短18天的全封闭培训中,TIP能够将一个零口语或口语水平低的英语老师,成功培训达到可以用英语教英语的水平。参加的学员只需要一个条件:2000英语词汇量。结业时所有的学员需要做10分钟的英文演讲和20分钟的英语教学展示。此项目特别适用于西部或边远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另外一个亮点在于TIP 方法可以在任何一处培训大量的学生。在北京, 一个美国 TIP 教员每年可以培训400位老师。TIP是专门为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设计,它与教育部英语新课改的五个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教学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视野。目前已有超过万名的学员接受了培训,成功率为98%。我们还推出了“两年赶上外教”的培训计划,目标就是要协助中国教育系统训练一批口语过关、发音准确的英语老师,从而赶上外教的英语教学效果。

  1. 学前教育(PSE)

中国英语教育面临另一个很大的挑战,甚至可能成为大灾难,即幼儿双语教育。今天英语幼儿教育成了市场最热的卖点,换句话说,中国孩子学到错误英语发音的机会将提前到幼儿阶段,而口音是一辈子最难改变的。TIP的培训模式已成熟,ESEC非常愿意将之应用到幼儿英语老师的培训上。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了“全国幼儿英语体验文化节”,作为协办方,ESEC提供了英语幼儿教师TIP奖学金。

中国政府逐渐把学前教育的改革提上日程,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商业机构在趁机抬高学前教育各项费用。为此,ESEC将与基金会合作,推动高质量、低收费的双语幼儿园的发展,让中国的学龄前儿童们受益。

  1. 其他

除了上面谈到的这些项目以外,ESEC还有医疗教育(MED)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项目(EDIR)。这两个项目帮助了不少有需要的人士,但因为这些都是耗费资源很多的项目,所以我们搁置了这些项目的发展步伐。ESEC的第一个医疗教育项目是1987年秋在上海举办的“中美吸烟与癌症”研讨会。同年,我机构代表张治道基金会捐赠上海医科大学兴建十二层研究生楼的项目。在九十年代ESEC也曾经资助和派遣医疗队到贫困地区服务,还参与过血吸虫病防治的工作。另外,ESEC曾致力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EDIR),自八十年代末起,参与了发展农村、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工作,包括资助一些地区办起了木雕厂、制衣厂、塑料制品厂等企业,其中一个较突出的实例是帮助浙江景宁县(1988年全国十大贫困县之一)改进经济作物的品种,并发展土产加工业务,1997年景宁县达到了脱贫的目标。

30年来,ESEC不断地推陈出新,放弃了一些项目的同时,也在探索新项目。当然,我们只选择力所能及的项目,比如,其中一个尝试就是老人护理与管理培训项目。2007年,我们出版了《全人护老手册》一书;而且围绕着这一培训手册,我们与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国基督教社会工作部,分别举办了三期的护老院管理人员的培训;后来也参与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的老人护理技能标准的审核。目前老人工作是我们所有项目中规模最小的一个,但将会是我们未来重点发展的项目。

结语

ESEC本身不是一个大学研究单位,所以我们当初工作的着眼点是看到祖国现代化过程中有一些过渡性的需要,因而希望以海外华人的身份,尽己之力做一点点贡献。今天,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国内需要的重心也在改变。ESEC希望不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与国内友人的合作,使ESEC的服务契合祖国发展的步伐,尽上我们海外赤子微薄的本份。

回顾ESEC走过的三十年历程,我们向所有支持ESEC的机构和各界人士表示感谢。ESEC是在合作中成长起来的,我们非常珍视合作的机会。值此ESEC在华服务三十周年庆祝之际,向各界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